清代帝師后人仰 巧對回文聯 朱益藩欽點翰林時,吉水籍的一位老翰林有心想試試他的才學,便出了一聯讓他續對: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“天然居”是當時北京有名的一家酒樓。朱益藩當時苦苦思索,絞盡腦汁,難以續對。因為這是一聯回文對,而且續聯必須符合這樣的條件:后五字是前五字的顛倒,且又要詞意通順,成為完整的句子,還要平仄協調,這簡直是一副絕對。朱益藩雖說一時難續上,但這事一直耿耿于懷,牢記心中,閑下來時便細心琢磨。 次年,朱益藩放任湖南主考官。一天,在長沙街頭閑步,突然發現附近有一座“傳學所”書院,傳出瑯瑯讀書聲。朱益藩頓然一驚,若有所思。凝神半晌,猛地兩掌一拍,驚呼出聲:“有了!有了!”隨從莫名其妙,望著這位主考官一陣傻笑。朱益藩也來不及解釋,便讓人取來文房四寶,當即展箋揮毫,續出了一聯: 人來傳學所所學傳來人 寫好后派人送到北京,轉送給了吉水籍的那位老翰林。老翰林看罷,喜形于色,拍案叫絕,既稱贊朱益藩的才華,更欽佩他治學嚴謹的學風。難為他事隔一年,竟然還記得答對這副回文聯。 后來,薄儀擇師時,老翰林便竭力推薦了朱益藩。 書法心驚世 薄儀還有一位漢文老師叫陳寶琛。這天過生日,便要求以皇上的名義贈給他一副對聯,他自己擬好底稿后,卻要求皇上讓朱益藩代筆。并竭力夸贊朱益藩的書法俊逸挺拔,剛柔并濟,自成一格,飲譽神州。同時趁機講了一個故事。 據說,朱益藩那年參加鄉試,考官看了他的卷子,覺得文章平平,本沒有錄取他的意思,只是發現卷子上的字寫的特別好,便愛不釋手,看了好久才把它放在一邊,睡覺時丟在帳頂上。隔了幾天,快要放榜了,考官也把這樁事忘了個精光。可這晚睡在床上,忽然聽到帳頂上窸窣作響,而且放出毫光來。他這才記得帳頂上還有張卷子,急忙披衣起床,在燈下將這篇文章從頭至尾又讀一遍,頓覺字字珠璣,字好文佳。于是拍案叫絕:“老夫一時眼誤,幾乎與這棟梁之才失之交臂矣!”遂將朱益藩錄取在前10名。 后來,薄儀贈給朱益藩的祝壽詩中,也曾稱朱“善書健腕猶飛白,旨酒溫顏自渥丹”。 |